(1)要开调查会作讨论式的调查
只有这样才能近于正确,才能抽出结论。那种不开调查会,不作讨论式的调查,只凭一个人讲他的经验的方法,是容易犯错误的。那种只随便问一下子,不提出中心问题在会议席上经过辩论的方法,是不能抽出近于正确的结论的。
(2)调查会到些什么人?
要是能深切明了社会经济情况的人。以年龄说,老年人最好,因为他们有丰富的经验,不但懂得现状,而且明白因果。有斗争经验的青年人也要,因为他们有进步的思想,有锐利的观察。以职业说,工人也要,农民也要,商人也要,知识分子也要,有时兵士也要,流氓也要。自然,调查某个问题时,和那个问题无关的人不必在座,如调查商业时,工农学各业不必在座。
(3)开调查会人多好还是人少好?
看调查人的指挥能力。那种善于指挥的,可以多到十几个人或者二十几个人。人多有人多的好处,就是在做统计时(如征询贫农占农民总数的百分之几),在做结论时(如征询土地分配平均分好还是差别分好),能得到比较正确的回答,自然人多也有人多的坏处,指挥能力欠缺的人会无法使会场得到安静。究竟人多人少,要依调查人的情况决定。但是至少需要三人,不然会囿于见闻,不符合真实情况。
(4)要定调查纲目
纲目要事先准备,调查人按照纲目发问,会众口说。不明了的,有疑义的,提起辩论。所谓“调查纲目”,要有大纲,还要有细目,如“商业”是个大纲,“布匹”,“粮食”,“杂货”,“药材”都是细目,布匹下再分“洋布”,“土布”,“绸缎”各项细目。
(5)要亲身出马
凡担负指导工作的人,从乡政府主席到全国中央政府主席,从大队长到总司令,从支部书记到总书记,一定都要亲身从事社会经济的实际调查,不能单靠书面报告,因为二者是两回事。
(6)要深入
初次从事调查工作的人,要作一两回深入的调查工作,就是要了解一处地方(例如一个农村、一个城市),或者一个问题(例如粮食问题、货币问题)的底里。深切地了解一处地方或者一个问题了。往后调查别处地方、别个问题,便容易找到门路了。
(7)要自己做记录
调查不但要自己当主席,适当地指挥调查会的到会人,而且要自己做记录,把调查的结果记下来。假手于人是不行的。
·读书笔记·
《反对本本主义》(原题为《调查工作》)是我们党的历史上和毛泽东思想发展史上的一部重要著作,高度阐明了调查研究的重要性,提出了“没有调查,就没有发言权”“调查就是解决问题”等著名论断。这段文字节选自《反对本本主义》的第七节,详细介绍了调查技术与方法,包括要开调查会作讨论式的调查、调查会到些什么人、调查会人多好还是人少好、要定调查纲目、要亲身出马、要深入、要自己做记录。
概括而言,领导干部从事调查工作大致可分为两种方法。一种是“走出去”,即亲身到群众中作实地调查。这种调查方法不是“像乡下人上街听了许多新奇故事,又像站在高山顶上观察人民城郭”,而是要真正深入群众、深入实际,以明了社会各阶级的政治经济情况及相互关系为终极目的。一种是“请进来”,即请一些明白情况和事理的人召开调研会。这两种调查方法是相辅相成、相互结合进行的,毛泽东在寻乌调查过程中就成功运用了上述调查方法,取得了丰硕成果,为全党开展调查研究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与规范。
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、成事之道。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,要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。中央八项规定的第一条,便是改进调查研究。这次“不忘初心、牢记使命”主题教育的一个重要目的,就是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了解民情、掌握实情,搞清楚问题是什么、症结在哪里,拿出破解难题的实招硬招。因此,在当前的主题教育中,重温这篇重要著作,深刻领会其内涵与精神实质,学习其中蕴含的调查研究思想与方法,对于新时代指导党员领导干部加强调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。